上文提到,兔子成家后的前三十年,主要任务就是保命。查阅史料,你可以看到,那个时代兔子家的人都显得那么亢奋,因为那种被杀全家的凉透脊背的恐怖感觉,让人不得不时刻枕戈待旦,否则就没法活下去。
时光荏苒,转眼来到79年,此时太祖老人家已经撒手人寰,当家的重任落到了太宗的肩上。
经过前面三十年的努力,镇宅之宝是有了,可宝贝不能当饭吃,太宗看着一家人面黄肌瘦、衣衫褴褛的,是吃也吃不饱穿又穿不暖的,兔子应该向何处去?太宗猛吸一口烟,丢下一句话:发展是硬道理。
这时候的村里,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,不跟上这股潮流,兔子有被人家越拉越大的趋势,进而拉开实力差距,由实力差距导致的恶果,兔子还是记忆犹新的。
要实现工业化,无外乎:资本、资源、技术、人口等。
兔子掰开指头数了数,人,我有的是,大部分休眠在那一亩三分地里,资源,我也有,缺的是资本和技术。
可资本和技术哪里来呢?村里大户们都知道,兔子家太大了,给兔子资金和技术,无异于自掘坟墓,不是万不得已,那是不能给你的。
机会到底还是来了。
这场工业化竞赛中,北极熊迫于自家人口不足(光重工业、国防工业就耗光了不多的人口),又不能开发兔子,所以指望经阿富汗,打通君士坦丁堡,指望利用阿三家(印度)的人口。
至于熊为嘛舍近求远,毕竟阿三家人口也不少。原因可自行脑补其文化和历史,总之,阿三是村里公认的五好家庭。
白头鹰知道熊的计划,心想,你若得逞,我的压力可就太大了。咋办呢?
兔子当家人太宗,敏锐地看清了这形势,机不可失。果断打出改革的旗号,发信号给鹰,我们一起玩吧,我帮你一起来阻止熊的这个图谋,条件是,你得给我资金和技术,两家好,不是吗?再说,除了我你别无选择(和阿富汗接壤),不是吗?
资助兔子,无异于养虎为患,虽然鹰有一万个不情愿,可在阻止熊的计划和资助兔子之间,熟轻熟重,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,明摆着的,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
就这样,双方一拍即合。接下来,村民看到的就是,熊是怎么也打不通阿富汗通道,鹰给兔子的资助也像挤牙膏一样,有一阵,没一阵。
好景不长,十年间,熊耗尽体力,轰然倒下,兔子没有利用价值了,鹰自然立马变脸,资助不给了,相反地,为防兔子成长,干脆卡起脖子来,毕竟一个强大的兔子并不符合鹰的利益(参见:89事件,96台海危机)。
好在天无绝人之路。
自从熊倒下,鹰一家独大后,在村里,是一天比一天横起来,颐指气使,修理这个修理那个的,其中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动不动剪人家羊毛了。
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欧罗巴表示受够了,牵头说:我家有资金和技术,熊家里有资源,兔子家有人,如果我们三家联合…
正商量间,鹰就在巴尔干点起火药桶,一顿爆炸,三家联合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不过,挡得了一时,挡不住一世,这一点,鹰还是明白的。与其让他们三家联合,把我撇下,不如拆散他们。
兔子不是一直要求入伙(WTO)吗?看来只有带他一起玩了,所谓两权相害取其轻嘛,还有更好的选择吗?奶奶的。
皇天不负苦心人,兔子十几年的心愿,终于达成。当入世的闸门一开,资本和技术那是蜂拥而至,如饥似渴的兔子,像饿狼一样的扑了上去…
十几年功夫,兔子家的资本积累、产能积累、技术储备积累便基本完成了,农业人口转变成了工业人口,产业工人队伍、工程师队伍也在生产的锻炼中成长了起来。
到本世纪09年的时候,你就看到兔子家出现了区域产业集群生态,出现了规模经济…
至此,兔子打拼三十年,终于从有一口,拱一步,再到入世后的大踏步前进,完成了工业化。至此,兔子在村里,也真正实现富起来。因此,我们也把这三十年的经济,叫做发财经济。
让鹰始料不及,懊悔不止的是,千算万算,没有算到,人口红利所能带来规模效应,及由此爆发出的生命力。
由于这段时间的资本和技术来自西方,因此,兔子这三十年的经济深深刻上了市场的烙印。